【安徽大帆食品】板鸭文化

2020-10-22

3.jpg

食用方法:

煮制前先用温热水浸泡6-8分钟,洗一次,再用清水冲一次。

蒸食:放入锅内蒸熟(用压力锅蒸熟最佳),取出稍凉后切成长方形小块即可使用。

腊米饭:切成小块拌入生料(尤其是糯米),煮熟便成香味可口的腊米饭。

小炒:亦可切成小块,在八成熟的食油中稍炸熟,在佐以大蒜、冬笋、辣椒等佐料小炒,亦可酸菜配料小炒。
红烧:将干菜切断,板鸭切成块,油烧至七八成熟放入姜片、辣椒干、蒜子起锅,将板鸭块及干菜爆炒2-3分钟加入配料置于砂钵内加入鲜汤(或清水)烧沸后用火煨15-20分钟收紧汤汁即可使用。

爆炒:将板鸭放入沸水中煮2分钟,切成条丝形,油烧至七八成熟,先将豆酱、辣椒干丝、姜丝、蒜子放入,待香味冲上,即放入板鸭丝爆炒2-3分钟,放入少许料酒,再放入西芹、青椒拌炒2分钟即可上碟。

煲仔饭:大米煮至收水时,将板鸭块放在饭上,待饭煮熟在上面放上葱花、姜丝。放入煮好的青菜,倒上少量生油即可食用,亦可煮粥、火锅、卤食,食味甚佳。

板鸭与民俗,枞阳板鸭现状.....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历史。据枞阳县志记载,板鸭在清道光年间就已闻名,“民俗婚筵多用鹅,后改为鸭。”至今男女订婚送板鸭的风俗依旧不变,这叫“超节”。只要定了亲,逢年过节,男方就得给女方“超节”,连女方的七大姑八大姨,也一一不能落。开支虽然不小,可娶媳妇的事,男方总是笑嘻嘻的。但板鸭更多用在日常待客,只要来客,就买板鸭,这做派约定俗成,城乡一致,板鸭买来,主人觉得很对得起客人,客人也感到受了礼遇,心也就拉近了距离。

枞阳板鸭现状:枞阳板鸭的名声到底还是一年年叫响,星级饭店也有了它的身影,除了在饭店吃过,更多是老家带来的,比较起来,还是老家的正宗。看来板鸭与人一样,也是要寻根的。但板鸭的味道在外地一直没被普遍接受,所以如此,有说是偷工减料,有说是配方不对,其实更与用鸭有关。板鸭用的是麻鸭。枞阳乃鱼米之乡,水田成片,很适合养麻鸭。多年以前,村村都有专业养鸭人,冬天一到,一批批麻鸭在望不到边的水田里“嘎嘎”歌唱,此起彼伏,煞是壮观。

安徽枞阳板鸭的历史溯源....

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养鸭青年,外出卖鸭,在回程路上,遇上几个放牛孩子,在野外用柴草烧烤鸭子,这青年便好奇地站在一旁观看,等鸭子烤到外皮金黄时,孩子们将鸭子撕开分食,此刻一股特有的香味扑鼻而来。青年人受到启发,回家后便试着在盐水鸭的基础上,用枞阳当地媒鸭制作,鸭子的色香味,果然胜于盐水鸭,于是他一边养鸭一边改进加工工艺,使枞阳媒鸭一举成名

枞阳板鸭

鸭子选用的是枞阳的土麻鸭,这种鸭子皮薄肉嫩,不肥不腻,大小适中。这种鸭子大多采用的都是天然放养,在水塘河渠里啄食鱼虾、螺蛳等天然食物,加上这种鸭子生长期比较长,大约需要8、9个月,长得慢并且经常运动,所以,其肉质非常细腻柔韧,红润光亮,嚼在嘴里不仅口感好,而且有着天然独特的香味,比起饲养场圈养速成的鸭子要好吃得多。
  其次,枞阳鸭的制作工艺也是独一无二。传统工艺通常是,在宰杀前给鸭子喂精饲料进行短期育肥,俗称“栈养”,宰杀后手工拔毛,去除杂物,然后用炒过的大盐腌制,压制成型后充分晾晒,成品板鸭外型美观,油亮洁白,鸭体丰满,骨脆酥香。。

枞阳媒鸭

枞阳媒鸭属肉用中型鸭品种,是安徽当地劳动人民经过长期人工选育和自然驯化而形成的优良地方水禽遗传资源。枞阳媒鸭主要分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的官埠桥镇、枞阳镇、会宫乡、老洲镇等地。据考证,枞阳媒鸭的养殖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该品种具有可野外放牧、觅食力强、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特点,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中文名

枞阳媒鸭

外文名

Zongyang Mei Duck

产区分布

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

品种特点

觅食力强、耐粗饲、抗病力强

品种来源

据考证,枞阳媒鸭的养殖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原产区位于安徽省的中南部,滨临长江下游北岸,气候温和而湿润,水网交织,湖泊、塘堰星罗棋布。年平均气温16.5 ℃,年平均降雨量1326 mm,现有水面40229公顷,多为水深不足3 m的沼泽,水生动植物繁茂,为野生水禽提供了优质饲料。如蒿草、红萍、菱、芡实等,同时还有大量的鱼虾、螺蚌及各种浮游生。因此栖息繁衍着大量的野生水禽,尤以各种野鸭为多。解放前,当地群众世代以渔猎为生,猎民们主要网捕各种野鸭和大雁。其狩猎方法是:将网潜藏于湖边的水下,待野鸭群游至网的上方时,事先隐藏的猎民即启合拢机关,网则从水下迅速弹出合拢,将野鸭捕获带到集镇销售。并留有部分野鸭进行驯养,如再网捕野鸭,则将其拴在网圈内,作为“媒子(媒介),当“媒子”鸣叫,则诱来野鸭进入网圈,从而达到网捕之目的。随着时间的延续,枞阳媒鸭种群逐代扩大,繁衍至今,形成独特资源。为保持野鸭的特性,鸭农们还不断引入新的野鸭,混入枞阳媒鸭群中让其自然交配。

产区分布
枞阳媒鸭原产于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一带,当地已有七百多年的养殖史,现已扩散到邻近省、县。中心产区主要分布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的官埠桥镇、枞阳镇、会宫乡、老洲镇和陈瑶湖镇等乡镇和蚌埠市五河县双忠庙、小圩镇和沱湖乡等地。

3产地环境

地理条件

产区介于东经117°05'~118°04'和北纬31°01'~33°20'之间。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多样,既有低山丘陵,又有冲积平原和沿江洲圩。最高海拔674.9 m,最低海拔仅13 m。

气候条件

产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和暖温带过渡型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光、热、水资源都比较丰富。年平均气温为14.7 ℃,最低气温为-23.3 ℃,最高气温为40 ℃。年降雨量平均为896.3 mm,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306.7小时,无霜期年平均为212天,平均初霜日为11月1日,平均终霜日为4月2日。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06.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2%。风速历年平均风速为3.4m/s。最大月平均风速为4.2 m/s,最小风速为2.9 m/s。风力平均风力为2级,最大风力为7级。

水源及土质

产区内河流和湖泊众多,水面广阔,水资源丰富。湖荡河沟及草滩中,水生植物及浮游生物种类繁多,如艾草(其种子即蒿米,可作为人类粮食)、红萍、菱、莲、芡实等,沼泽中大量的鱼、虾、蟹、螺、蚌及各种昆虫类及品种繁多的浮游生物,为媒鸭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优质的天然饲料。

产区内土壤类型多样,主要有水稻土类、潮土类、红壤土类、黄褐土、紫色土类、石灰土类、草甸土类、砂疆黑土、棕壤土和黄棕壤土等,其中以水稻土类和潮土面积较大。紫色土、石灰土和黄褐土等面积较小,且分布零散。

饲料作物情况

产区农作物种类多样,资源丰富,主要有水稻、棉花、小麦、玉米和山芋等粮油作物。饲料作物以玉米谷物为主,丰富的粮食及蔬菜可大量转化为饲料,为媒鸭的饲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产区年产粮食91.9万吨,玉米谷物88万吨,油料86.58万公斤。

4生态适应性

枞阳媒鸭是当地劳动人民经过长期人工选育和自然驯化而形成的优良地方水禽遗传资源,历史悠久,完全适应本地的气候条件。枞阳媒鸭具有可野外放牧、觅食力强、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特点,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