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枞阳:媒鸭火起来 农民口袋富起来

2021-05-26

日前,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公告,核准安徽大帆食品有限公司使用枞阳媒鸭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枞阳媒鸭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首次核准企业使用。“这是枞阳媒鸭产业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必将进一步提升枞阳媒鸭的产品附加值,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带动农民致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保护科科长缪晖表示。

政企联动 叫响品牌

据史料记载,枞阳媒鸭是枞阳人民经过长期人工选育和自然驯化而形成的优良地方水禽遗传资源,已有700多年的养殖历史,具有可野外放养、耐粗饲,觅食力、抗病力强等特点。

为传承枞阳媒鸭历史文化遗产,维护其品质和声誉,枞阳县高度重视枞阳媒鸭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保护产品申报工作。在2013年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又于2017年开始着手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县委宣传部等部门配合县市监局制定了枞阳媒鸭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与发展规划。”枞阳县市场监管局局长谢咬信介绍,该局成立了工作组,搜集、整理大量基础资料,用翔实的数据证明枞阳县具有申报枞阳媒鸭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条件。2018年,枞阳媒鸭获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如何让枞阳媒鸭品牌火起来?枞阳县委、县政府与相关企业联动,抢抓机遇,打出了一套宣传“组合拳”。

2017年,原国家工商总局联合相关单位开展“商标富农和运用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评选活动。枞阳县市监局与企业联动,抢机遇,综合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引导县内外网友踊跃投票,一周内枞阳媒鸭得票竟达12.6万余张。最终,枞阳媒鸭成功入选中国“商标富农和运用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

此后不久,枞阳媒鸭协会负责人也幸运地被邀请参加了在扬州举办的世界地理标志大会,枞阳媒鸭在这一世界性的舞台上“火”了一把。

由于宣传给力,枞阳媒鸭品牌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扩大,市场价格也在节节攀升。“以前枞阳媒鸭每只售价15元到25元,现在每只能卖到40元到50元。” 枞阳媒鸭协会负责人说。

双轮驱动 提升品质

枞阳县始终紧盯枞阳媒鸭养殖和加工环节,双向发力、双轮驱动,确保枞阳媒鸭产品品质跟得上、过得硬。

“我们在枞阳媒鸭饲养环节,始终坚持科学育种保种,以此保证品质。”钱立祥介绍,枞阳媒鸭协会建立了3个育种保种基地,采用保种场内封闭式小圈饲养(每个小圈里放1只公鸭和10只母鸭,每只鸭子均编号)、自然交配的方式保种,并安排专人负责现场记录和繁育工作,确保媒鸭不近亲繁殖,保证了媒鸭基因和品质不变。此外,枞阳县还大力推行稻鸭、塘鸭、湖鸭共生养殖模式,让枞阳媒鸭在野外吃虫、吃草、吃稻谷、吃鱼,坚决杜绝用饲料喂养。

在枞阳媒鸭加工环节质量管控方面,枞阳县坚持标准先行,制定了枞阳媒鸭地方标准和媒鸭腌制、杀白的工艺流程,并指导枞阳媒鸭蛋加工企业制定了媒鸭鸭蛋企业标准;督促与枞阳媒鸭相关的食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改造厂房车间,用科技保障媒鸭产品品质。“我们企业严格按照标准腌制媒鸭,低于280天生长期的枞阳媒鸭我们一概不收购、不加工。” 安徽大帆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金明介绍,公司还投资200余万元改造了食品净化车间,枞阳媒鸭腌制加工数量从原来的日产500只提升到5000只,“预计今年可销售腌制媒鸭10万只,仅此一项产值可达600万元。”

数据显示,近年来,各级各地抽检了数十批次枞阳媒鸭及相关产品的质量,未收到抽检不合格的报告。

龙头带动 助农致富

“发展枞阳媒鸭产业,带动农民致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枞阳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充分发挥枞阳媒鸭协会龙头企业作用,采取“协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抱团”闯市场:协会负责日常监管;龙头企业负责在其基地保种育苗、向农户售鸭苗、统一防病防疫,采取订单合同以保护价方式收购媒鸭和鸭蛋……

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涌现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姚岗村已脱贫户姚小平等4户每年都会免费获赠鸭苗500只,饲养成熟出售后户均获利上万元,“以鸭为媒”走上了脱贫致富路;2016年春天禽流感爆发期间,姚岗村农户共有5000多只枞阳媒鸭滞销,安徽祥飞枞阳媒鸭养殖有限公司主动按市场价收购了这些媒鸭,让农户免遭损失;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安徽大帆食品有限公司尽管面临礼品鸭订单被取消的窘境,但依然按照订单合同价,照单全收了鸭农的4000余只媒鸭。

如今,枞阳媒鸭产业发展迅猛,每年可向本省及江、浙、沪、粤、豫等省市出售枞阳媒鸭100万只以上、媒鸭咸蛋6000万枚以上,枞阳媒鸭产业年产值上亿元,每年让1200多户农户户均获纯利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带动了上千户脱贫户就业、发展相关产业。

“下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枞阳媒鸭仍大有可为。我们必须深耕媒鸭品牌和产品质量,让枞阳媒鸭越飞越高!”谢咬信对枞阳媒鸭产业未来如何发展思路清晰、信心满满。


分享